嗨,各位好,感謝您來到Arica日本代購諮詢平臺

這些年來一直協助朋友圈代購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商品

發現大家對於代購業者有三大要求-快速、正品、服務

可見迫不及待拿到自己想要的夢幻逸品是每一個人的心願🙆‍♀️🙆

尤其一到折扣季的時候,大家的私訊簡直像是海嘯般的席捲而來,深怕錯過採購的最佳時機,

所以☀夏季7-8月跟❄冬季12-1月時,通常是ARICA最忙碌的時候🏃‍♀🏃‍♀🏃‍♀

但是忙歸忙,服務絕對不打折,會盡我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幫朋友們採購商品回來👌

也因為這樣的服務態度,在朋友圈中累積許多好口碑👍👍👍

並藉由這些年的代購經驗,漸漸整合出自己的一條龍服務✈🛳🚘

其中貼心四大服務:

  1. 💗一般商品無二階段運費(大型商品除外)。
  2. 💗配合多家專屬物流公司,日本直送臺灣。
  3. 💗貴重物品及易碎物品免費提供加固包裝服務。
  4. 💗日本小幫手代購,提供現場採買服務。

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對於產品開發的嚴謹態度,其職人精神以及創意性有目共睹,

有許多期間限定或是一發售即搶售完畢的商品。

由於日本網站註冊、付款等手續繁雜,加上許多人看到非中文的後臺就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有了ARICA的幫忙,讓許多朋友能在家就輕輕鬆鬆享受日本購物的樂趣。

大家會問,可以找代購網站幫忙代購啊,話是這麼說沒錯,

但是很多代購網站的手續費不只貴,而且運費還分二階段收款,換算下來其實非常不便宜

案例一:

像是最近一個怪獸公仔收藏家找其他平臺代購一款基多拉的軟膠玩具,

手續費+運費,就快破2000元,但是ARICA協助代購後,卻幫他省了1500元

而且10天內就讓他收到這款軟膠玩具,讓他非常高興~

案例二:

另一個案例是幫一個只能穿21.5號的小腳女生代購JELLY BEANS的日本女鞋,這個鞋子尺寸在臺灣非常難找

她到日本旅遊就會專門去這個專櫃買鞋,但近年因為疫情關係,一直沒辦法過去採買,導致一雙鞋都要穿很久

雖然這個牌子之前有代理商在臺灣百貨公司設櫃,但一雙鞋單價動則4000-5000元而且款式又少,後來又因為疫情影響該品牌已全面自臺灣撤櫃

就算有錢在臺灣也買不到了。後來她在網路上找到ARICA,幫她直接從日本品牌店下單,結算後,一雙鞋含運費居然只要2100元,讓她大大的歡喜

買到既喜歡又符合預算的鞋款,自此成為ARICA的代購常客。

ARICA將這些年五花八門的代購經驗及資源服務,全部整合起來成立一個專門代購的諮詢平臺。

在這個網站上,ARICA設立了一個專門的一對一窗口,

不論是各種品牌購物網站or動漫商品or精品服飾、包包等,都可以幫你買回來,

你只要提供想要買的商品頁連結或照片,並填寫委託單或私訊商品名(或型號)、數量、顏色等,

ARICA就會用最快的速度幫你代購~

這些年幫忙代購的商品種類非常多元,底下為部分朋友委託代購所傳的開箱照:

協助生活小物賣家代購文具用品

*幫忙代購限量背包

*代購任天堂日本限定Amiibo

*各式開架化妝品與美妝品

為了提供更好的專業服務,ARICA將日本代購當成一門事業在經營,長期關注日本文化與流行趨勢,且透過一次次的代購經驗

累積不同購物網站的購買技巧及如何尋找物美價廉的正品貨源,不只幫朋友們省荷包,也間接讓ARICA整合所有通路資源,得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委託日本代購流程:

代購規則說明:

■填寫代購表單或私訊您欲購買的商品網址及名稱、規格、顏色、數量等資訊。
■專人快速提供一段式報價(內含日本國內運費、空運運費、關稅、臺灣國內運費)。
■確認委託且完成付款後,當日為您代購,使用空運約10個工作日可收到商品(預購商品除外)。
■代購服務及賣場商品,採用全額付款制,不代墊款項。
■商品顏色多少都會因每臺電腦不同而有色差,不保證圖片或描述與實物完全符合,若無法接受請勿下單,因為是國際代購,無法退換貨,敬請見諒。
■已於日本網站完成付款之訂單,無法更改或取消。(日本官網一律無法改單)
■日本商品跑貨極快,如遇商品斷貨或缺貨,將以聊聊告知取消訂單並作退款。
■付款方式使用ATM或臨櫃匯款。(可提供刷卡服務,但刷卡及分期手續費另計)
■包裹經多次運送,外包裝難免會有八角壓痕,完美主義者可接受再下單。
■寄送方式一律使用郵局出貨。若需要超商取貨或宅配,請下單前告知,費用另計。
■若想要了解物流進度,請私訊小幫手,我們會盡快幫您查詢。
■為避免消費爭議,商品出貨前一律拍照及攝影檢查商品的完整性。
■代購無法退換貨,因退回日本已超過日本七天鑑賞期,亦無提供保固及維修,敬請見諒。

若需要詢價底下有三個聯繫方式,歡迎您的洽詢喔

委託ARICA幫您代購日本商品,是您最安心的選擇~~

JPDHOP115VRRV15RV

日本兒童安全用品代購許多人到日本旅遊都喜歡買很多東西,而日本也有很多東西不管是品質還是價格都是十分劃算的,那麼到日本買什麼最劃算?日本購物注意事項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瞭解下。日本球鞋代買

  到日本買什麼最劃算?日本樂天浴室清潔用品轉運代購推薦

  1、化妝品。當你去日本時,你必須買化妝品,和國內價格比,真的是性價比高,DHC、資生堂、高絲等價格很便宜。日本樂天保養品海外代購

  2、手錶品質很好。同樣是Citizen或者精工,日本賣的品質和臺灣賣的明顯不一樣,而且價格比臺灣賣的便宜
卡西歐的手錶也是國內價格的一半,而且都是日本原裝的。此外,日本還有很多中世紀(二手)的奢侈品店,在那裡可以找到很多來自歐洲的顏色不錯的名表和包包。

  3、商城打折產品。適合的話就買,,日本Radio Eva官網代購日本打折真的很劃算。朋友打折買了一塊浪琴手錶,折合臺幣12000多很便宜。

  4、剃鬚刀、小電器等。日本強項,不多說,飛利浦剃鬚刀的價格比臺灣便宜1/3,款式也是最新的。電鍋等小家電是日本採購的主力之一

到日本買什麼日本夾克代購推薦

  5、巧克力。喜歡巧克力的話一定要買一些,超市、便利店、藥店都有賣,很便宜,但是味道真的很好。日本樂天涼鞋批發代運

  6、紀念品。日本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價格還是很合理的,不像臺灣,在景點買紀念品很貴。如果你覺得合適,可以考慮買。日本樂天洗衣清潔用品批發代購

  7、其他動漫周邊、成人用品、名牌包包等,日本y拍代買要麼在國內沒有,要麼比國內便宜很多。

  在日本購物需要注意什麼

  到日本買什麼最劃算瞭解後,日本購物注意事項有哪些?日本團購公司

  1、大阪的藥店比東京的便宜,所以最好先在大阪購買,然後在東京補充。

  2、日本藥店門口擺放的開架商品都是熱銷且好用的產品,與國內不同日本y拍團購,可以多加關注。

  3、幾乎所有的商場和藥店都配有中文導購員,所以不用擔心語言問題。在沒有中文店員的情況下,直接看牌子,上面寫著它是最受歡迎的,銷量第一或者Cosme排名一般都不錯。

  4、在日本買歐美的化妝品不劃算,想買歐美的化妝品可以直接去機場免稅店。日本沐浴沐浴用品批發代運

到日本買什麼

  5、白色戀人除了北海道只有機場免稅店有,在日本本州找不到這些口碑隨行禮物,想買的話,最後走的時候去機場買就行了。

  6、不像歐洲,日本機場不辦理退稅。可以直接在商場、百貨公司、藥店享受退稅。退稅需要護照,退房一定要記得帶護照,別忘了退稅。

  8、全日空航空公司限制每人托運兩件行李,每件不超過23公斤。

  7、所有免稅品採購的發票一定要保管好,最後通關的時候會有人檢查,千萬不要丟。

  8、消耗品,尤其是化妝品,在日本不宜直接拆解使用,如發現需繳納8%的消費稅,所以購買免稅品時要封存化妝品。

  9、就營業時間而言,日本大多數百貨商店和商店晚上7點左右關門,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行程和房間的合理安排。

人生六境    1、夢里不知身是客    于這世間,我們都不過是飄泊的異鄉人,寄存于這塵世幾十載甚或百年,心,是孤獨的心,靈魂,是寂寞的靈魂。無論躊躇滿志或意氣闌珊,寂寞無處不在,異化感,孤獨感,無力感,伴著我們的漫漫長途,于是花會落淚,月會惆悵,于是古人思量“朝來磨得青鋒劍,斬斷今今古古愁”。年少讀加西亞的《百年孤獨》,那僅是一個家族幾百年直至滅亡也掙脫不了的孤獨感,成人后再讀,明了那孤獨感源于根深蒂固的人性,與學識無關,與認知無關。如開心亦一樣與學識財富無關,縱使才高八斗,名利雙收,不開心就是不開心。但知識越多,越能認識自己和世界,越能適應環境和情勢,明辨是非,擺脫宿命和悲觀主義。寂寞如影相隨,思想卻可在前面照亮我們。人可以汲汲于名,或汲汲于利,但那都不是生之極樂。圣經說:“如果你喪失了靈魂,那么縱使你得到了整個世界,對你又有何益處呢?”世無解語花,“花開也不是為了解人間的愁”,每個年齡階段,快樂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但人活著,能熱愛生活,在藍天白云下自由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也就有了快樂!    2、明月故人各一方    知交零落本是人生常態,只是朋友雖多,知已卻極少甚或只有一兩個,我們都希望把酒當歌,醉倒南柯,但那也非尋常之愿,大多是“安能時時攜美酒,與君談笑看云歸”的遺憾,是“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的悵惘,甚至是“故人何在,煙水茫茫“的斷章。何謂知已?知已是笑罵不拘,不以境遇度量平等對話方為真誠,可以相惜相重方為知已。我兩手空空,只有一顆赤誠的心。最經典的說法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距離則無所謂遠近,海闊山遙也罷,近在咫尺也好,一切皆出于自然、率真就好,落寞時的一闕歌,一聲問候,一行溫暖的文字,都是一份感動。不一定常常聯系,但一定知心知意。寂廖時,我們溫暖地憶起那親切淳厚的容顏,就那么不深不淺地站立在歲月深處,宛若朦朧迷霧中的一泓清水,清澈地照亮著往昔與現在,照亮著我們踽踽而行的每一步;偶然歡聚時,可以撫盞同歌,對月暢敘,如此,已人生極樂矣。緣份本就來不得半點牽強,只可隨緣,如滿天雪花,你可以握住幾片?但總有一片或幾片落入我們的掌心……    3、記得舊時攜手處    很久以前偶然在電視上看過一場很舊的印度影片《永恒的愛情》,結尾處的歌聲唱道:“世界上萬物也許會消亡,永恒的愛情地久天長,它象鮮花一樣絢麗芬芳……永恒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我的愛,讓我倚在你身邊,讓我輕撫你的香唇……”    天上人間,誰是有緣?誰是無緣?誰與你晨昏共渡、長相廝守?誰與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些風中的輕擁,雨里的深吻,夜里的痛泣,無一不是愛的深痕。我們不是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為已相思而死化為水仙的那索西斯,我們渴望自由但不希望獨居索處,渴望漫漫長途有良伴與已相攜相扶,與已相看兩不厭。掬一腔似水柔情,忖測著,甜蜜著;思念著,快樂著;疼痛著,幸福著。你曾為誰立盡中宵?曾為誰消得人憔悴?(人生感悟  www.lz13.cn)曾否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目誰家院”?因了那深深的喜切切的痛才有了生活的深悲與極樂,終有一天,“生命的曠達將寬宥我們可笑的癡情。”歲月如潮,那些嗔喜,那些笑淚,那些貪癡;那爛漫的容顏,那青蔥蘢翠的心野,那闊笑塵中的飄然,都將沉淀成我們心里最深的記憶,在生命的長河里瑩瑩地亮著。畢竟,再可歌可泣的愛情最終都需要深刻的理解和共同的信念,都不外乎平平淡淡好好過日子。    4、轉首棲霞清夢遠    藍天是雄鷹遨翔的天堂,大海是魚兒暢游的樂地,人呢?圣雄甘地的一句:“我有一個夢”是那樣深入人心,有夢想是一種快樂,而為之而努力的過程也是一種快樂,或許這夢想不過是我們心底里的烏托邦,但存有夢想,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感。曾經擁有也曾經失去,曾經狂熱也曾經冷卻,但夢仍在。在已過去,在未到萊的時空,夢想就是張力,讓生活充滿活力,而非只有無法否定的世故,只有枯燥乏味的現實。“我有一個夢”,一個小小的夢想,在我的心里自成一隅,或許它在遙遙的彼岸,但畢竟是有此一彼岸可令我仰望,或許此生不一定可達彼處,但它會是我的心海明燈,導我前行。    5、八千里路云和月    凡人自要關懷凡間之事,如現實的生活、榮譽和幸福。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路坦途的,際遇也不是個人可以左右和把握,通常是命運選擇了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了命運,但多一分努力多一分爭取,多一分汗水多一分積極的心態,會令我們倍覺明天的太陽會更燦爛。舊時豪情不一定還有,但是我們還有爽朗的笑容,還有熾熱的心。翻開往昔,每個人俱有一頁辛酸史,但活著就該爭取。任星移斗轉,冰冷雪寒,不狂妄囂張亦不妄自菲薄,自守從容,清明。挫敗了,落拓了,頹廢了,消沉了,你想痛哭嗎?為什么不可以?在星月濃時;夜半闌時;在知心好友面前,你盡可以長歌當哭,痛哭流涕,但天亮后,記緊你還是一條好漢,記緊你還需昂首走入人群里。誰愿意給別人一副小舟不可重載的感覺?志得意滿了,意氣風發了,你可以洋洋自得嗎?可以的,但請不要過于張揚,許多巨人會倒下,許多卑微會倔起。努力將來已不易,緬懷只合偶然為之。回首,一回花落一回新;前望,八千里路云和月。喜歡樹木的從容,樹不可選擇生而為樹,人亦一樣,一樣是生命,既是生命,勿論夏暑冬寒,風急雨驟,總是不住向上吸取更多的陽光雨露,為不湮滅于草叢,也為一天長成參天大樹。生命不就是如此莊嚴地完成他的路程嗎?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6、我見青山多嫵媚    我見青山多嫵媚,不知青山可會笑我已非昨?    在大多數國人心里大抵都有一片桃花源,既不舍都市的繁華喧鬧,也想追從心底的桃源夢境,或許,那是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峰回路轉,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豁達閑適,是守一方山林候一片晨曦的返璞歸真,是處幽谷,看白云,濯清泉,聽鳥鳴,數彩蝶紛飛的怡然,是相伴楊柳青青又依依,綠荷墨墨又默默的散淡。猶記當年讀書時,每每校里辦書法大賽,總可以看到揮毫而就的總有幾幅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當時只覺意境飄逸,走過經年的路后,始覺意韻悠長。浮躁已沉寂,但我仍喜歡笑,燦爛地笑,也喜歡哭,痛快地哭,惟此,方自覺是一個真真切切活著的血肉之軀。平淡若我,守一顆坦坦蕩蕩微笑的心,相守一籬杜鵑,一池綠荷,一架葡萄,一樹垂柳,一叢桂花,相守一庭月光照東籬,亦悠然!分頁:123

一個協和醫學博士自白:我為什么沒當醫生  文/高鵬shiowey  17歲那年,出于對某種生活的模糊憧憬,我報考了中國最好的醫學院。直到交志愿表的前一個月,我還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醫學生。就在這時,朋友向我說起她看過的一個紀錄片,說的是協和醫院婦產科名醫林巧稚,說她如何醫術高超,做人一品,說那灰磚綠瓦的醫學院如何著名,如何培養一流的醫學生。幾句話勾勒的圖畫,在一剎那擊中了我的某根神經。因為17歲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走一條不同于別人的路。我一邊覺得這8年醫學生活會充滿艱辛,一邊又覺得它將不同尋常、不落俗套。  同級的30個新同學見面后,便開始交換理想,大部分女生都是受了林巧稚的鼓舞進了協和醫院,并立志要做當代名醫。只是很快,這些輝煌與欣喜便被稀釋,接下來是真實生活一波接一波的長久考驗:我們宣誓過希波克拉底誓言,硬著頭皮解剖了半年的尸體,早上睡眼朦朧地給全病區的病人扎針抽血,搶著給闌尾炎病人做手術,每晚自習到深夜12點以后。直至最終,我們把幾年學過的內外婦兒幾本大厚書摞在一起,把自己困在教室里一個月,昏天黑地。然后熬過了冗長的畢業考試。  我數了一下,除了選修課之外,8年下來大大小小總共考了59科。而在這8年中,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說醫學本身是門并不完美的科學,那么從事醫學的醫生,就是選擇了一份背著人道主義重擔、過程卻冷暖自知的職業。這份職業,承擔著來自病人類似上帝的期待,卻脫不了一個凡人的身份,脫不了身邊需要面對的瑣碎現實。  8年后我畢業,沒有做醫生。畢業那天,我穿著博士服,導師則打著印有YALE(耶魯大學)字樣的領帶。我們合影,然后說再見。早年畢業于教會學校的導師看著我,忍不住說:“你不做醫生,很可惜”。  那段時間,媽媽經常在電話里說上樓很吃力,這表明她的風濕性心臟病加重了。我讓她來北京復查,如果可能就做次介入性的球囊擴張術,強度也不大,還能解決點問題。靠著在醫院積累的關系,我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但就在治療前,一項必須的檢查除了發現重度二尖瓣狹窄外,還發現她的瓣膜有血栓。醫生說這種情況肯定不能做球囊擴張了,如果要做,必須是開胸手術。在拿到檢查單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忍不住落了下來。  對當時月生活補貼僅200多元的我來說,5萬元的手術費,是個龐大的數字,去哪兒籌這筆巨款呢?那晚,按照實驗計劃,我必須去豐臺區大紅門屠宰場取10只豬眼睛回來做實驗。與外面漸歸寂靜的世界不同的是,屠宰場上班的時間是午夜。我先在漆黑的夜里等了一個小時。待工人上班后,我穿過血流成河的地面,聽著豬臨死前凄慘的哀鳴,看著工人麻利地用刀剜出5頭豬的眼睛。我飛快地付了50元錢,逃離了現場。  我拎著盛著豬眼睛的冰盒回到了昏暗的實驗室,強忍著瞌睡,在地下實驗室一直忙到天亮。等我回去時,媽媽還在等我。她態度堅定地告訴我:“我想好了,暫時不做手術。”作為一個醫學生,我沒能說服媽媽。當然媽媽和我都明白:即使媽媽被我說服了,我也付不起這筆巨額手術費。  這一夜對我來說,刻骨銘心。  第二天中午吃飯時,導師對我說:“聽說科里名額緊張,今年的已經用掉了。現在有些事很亂。不過沒事,你看這樣行不行?我的科研經費賬戶里還有差不多3萬美金,我可以去跟院長說,要求你留在眼科,我用科研經費付你工資,帶你看門診。這樣,以后咱們爺兒倆每周可以抽兩個半天去圖書館,一起討論問題,把我會的全教給你。我相信你會是個很有前途的醫生。”他描述的生活讓我有一刻的向往和動心,但很快就被現實淹沒了。  我不敢看老人的眼睛,真不知道怎樣告訴他。就在昨天,我已打定主意,離開醫院去美國做科研。我最終還是咬咬牙告訴導師:“我不打算做醫生了。”  “多可惜,為什么?”老人很驚訝。  為什么不做醫生?有的理由我無法跟老人說。他一生思想那么單純,心態那么樂觀。他能懂得身處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平凡醫生精神和物質分裂的矛盾嗎?他會認為現在醫學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知識,還有其他問題因為過于宏大過于龐雜而無法解決嗎?他能接受張孝騫、林巧稚時代已經像一個純真的童話年代一去不返了嗎?他能告訴我一個有宿命感、同時又追求豐富性、多樣化的年輕醫學生,怎么在以醫學為職業的一生中得到內心的幸福和平靜嗎?  8年前,我因為林巧稚、琉璃瓦、救死扶傷選擇了學醫。8年中,我也曾品嘗過學醫的幸福,也像我的同學一樣,為學習醫學知識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但是這幸福這艱辛,最終在渺小個人、龐大社會、迅變時代、科學進展的雜燴湯里被漸漸稀釋。  鮮為人知的隱痛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一位在急診輪轉的同學問大家:“一個車禍外傷大出血的病人被送到急診,沒有擔保人,沒人交住院押金。經濟情況不明,給不給他治?”如果按照上學時我們所受的救死扶傷的教育,當然無需思量,馬上搶救。但按照現實醫院的教育結果,首要的問題則是醫療費由誰來付?假使當班醫生被油然而生的責任感驅使,不問費用便救死扶傷,最后極有可能挨醫院訓斥。  此外,假使這個病人因沒錢而取不到藥,單單指責這個醫生不救人就有點冤枉。眾所周知,現代醫院分工嚴格,醫生只是大體系中的一個小分子,他不能指揮整個醫院,甚至連藥房他都使喚不了。與以往在家看病抓藥的老中醫的權限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報紙的社會新聞版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報道:病人性命攸關,醫生見死不救。仿佛醫生個個都是勢利眼,只給富人治病,不給窮人看病。  在看病這件事上,我們往往簡化為醫生和病人兩個人之間的事,而忘記了醫患身處的醫療環境。我們能看見的只是醫生,醫生是代表醫療露臉和我們面對面的那個人。但不應將患者對醫學、醫療、保險體系的不滿和怨憤,統統轉嫁到醫生身上。  有一項調查其中問道:“你是否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過醫患糾紛”?在被調查的200多位醫生中,大多回答是“太多了”、“我剛剛還碰上一起”、“我的同事前兩天被打了”。基本上被調查的每位醫生都遇到過醫患糾紛。輕則挨譴責怒罵,彼此不歡而散;重則患者告上法院,甚至醫生遭受暴力。當被問到你最怕什么時,被調查的醫生幾乎眾口一詞:“醫療糾紛”。  在越來越多人們的印象中,醫生的形象從未像今天這樣歧義橫生。但很少有人確切知道醫生這個職業的辛勞與風險。有項調查得出結論:“如今醫生已經成了世界上最不健康的人群。他們死得比大部分人都要早,比其他人更容易自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和胃潰瘍,比其他人群更需要有心理咨詢,比他們的同時代人更容易酗酒和吸毒。他們的婚姻持續時間不長,他們在巨大的壓力下步履維艱,不堪重負。”  當醫生成為病人  有一位美國的老教授,行醫50年,到晚年時得知自己得了喉癌。他成了病人。他從“站在病床邊”,一下子變成“躺在病床上”。重新審視著眼前的醫學、醫院和醫生,頃刻之間他獲得了不同的意義——屬于病人的意義。他回憶自己曾經作為醫生高高在上、習慣發號施令,但自己成為癌癥病人后,遭遇和心情與其他病人如出一轍:他不敢面對疾病的真相,他被護士嘲笑“脖子短”,醫護人員無視他的尊嚴,他眼前的商業醫療環境一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他自己開始意識到,其實“這些問題當然是在我生病以前就已經存在的,可是直到自己成為病人以后,再度回來工作時,視野才被打開”。一個醫生什么時候才能真切體會到病人所面臨的問題,也許只有等他成為病人的那一天起才能覺悟。  這位老教授如此對比角色轉換后的感受:做醫生時,他習慣做命關病人生死的決定,習慣擁有權力。可當他是病人時,這些權力消失得無影無蹤。成為病人后,盡管他也認識幾個熟人,但他也只能像所有病人一樣,做一件事—等待,等待,再等待。他時時會碰上等了一個小時但看病只花了5分鐘的情形。處在“病人”角色的他,終于意識到,醫生的一點點同情心對病人是多么意味深遠。這位德高望重的醫生成為病人后,還經歷了兩次被醫生“誤診”的倒霉經歷。他本可以控告誤診的醫生,但回想從醫這么多年,從沒被病人告過,可他自己肯定也犯過類似錯誤。  正如他所言:眼前每次痛苦的經歷,都能讓我設身處地地想起當年自己行醫時的情形,我更愿意把這些經歷告訴自己和年輕的醫生,成為他們日后行醫的教材。他在《親嘗我自己的藥方》一書的序言中說:“如果我能從頭來過的話,我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醫,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給人這種重新來過的機會。我能做的,就是告訴你,在我身上發生了什么事,希望你我都能從中得到教訓。”  關于患:誰是你需要的好醫生  是不是態度和藹的醫生,就是我們需要的好醫生?是不是名聲遠揚的醫生,就是我們需要的好醫生?  我曾見過這樣三位醫生。  一位是待人和善的女醫生,她對病人總是輕聲細語,關懷同情。在與她交往的過程中,病人肯定能滿足人情味的強烈要求。但是這位醫生直到50歲,依舊是副教授。同事評價說她臨床邏輯不太清楚,也很少更新知識,更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  一位是當到副教授后,中途出國讀了個藥理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有了自己的實驗室,發表了不少科研文章。然后有一天,他回國發展,繼續回到臨床。因為他的科研優勢,很快在醫院就獲得了教授職稱,還當上了科室主任。但是在真正手術的時候,他的技能其實已經不如一位天天泡在臨床的主治醫生了。可是,這樣的內情,一個普通病人在門診是無法知曉、也無法判斷的。  還有一位是做心導管非常出色的醫生,但是他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致命的薄弱環節,就是學位是本科。這個文憑上的缺陷直接影響了他的晉升,影響了他蒞席各種學會獲得光鮮頭銜的可能。在一個不知情的病人眼里,根本了解不到他真正的臨床技術,也就是病人最關心的醫術。  那么,我們怎么給自己選一個好醫生呢?在現在的醫生評價體系中,一位資深的醫生,其學術成就,或行政頭銜,都會給這位醫生帶來更多的名氣。但對具體的病人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人情味和醫術。如果實在不能兼備,那應該是醫術對病人更為重要。  一個朋友患了子宮肌瘤,需要做手術,本來覺得腹腔鏡就能解決,問我去看誰。我給了她兩位專家的名字。結果她看完告訴我,一位專家告訴她,因為肌瘤的位置長得比較棘手,周圍有血管和尿管,所以腹腔鏡未必能解決,恐怕需要開腹。我問了問同行大夫,結果這位大夫一聽就明白了,說因為這個醫生的手術風格就是過分細心,所以有人可能用兩小時做手術,她可能用三小時。有人可能不覺得危險的位置,她可能會覺得風險很大。  我立即把這番話告訴了朋友,她驚叫:這里面學問太多了!我問她:“你是愿意肚子上開三個洞做腹腔鏡呢?還是愿意冒著開腹的風險?”既然就做這一次手術,就要想辦法盡可能去找個最適合你病情的好醫生。  那么,中國醫生的醫術究竟如何呢?一位國內免疫內科的教授對我直言:“不要以為美國的風濕免疫學有多強,他們只不過掌握了科研話語權,有基金去搞基礎研究,實驗室結果出得比我們多。要是論臨床經驗,我感覺他們還真不如我們,還是中國的某些醫生更厲害。我一上午的門診,能接觸到好幾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我們病人多,病種多。但是在美國,如果一個病房里收進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人,幾乎全內科的實習醫、住院醫生、教授都會跑來看。”  現代聰明病人  我的一位朋友住進婦產科腫瘤病房,她進去的時候手里捧的是《別讓醫生殺了你》。她的這種行為,有力地挑戰著醫生的權威性。這樣的病人,醫生管她們叫做“刺兒頭”病人。比如,我那在婦產科的大學同學就直言不諱地說:我喜歡從農村來的病人,老老實實,一句不問,而那些城市里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女知識分子,事兒事兒的,問題有一籮筐,看了就頭皮發麻,不知道哪天就會找你麻煩。  手捧《別讓醫生殺了你》的這位朋友,繼續按照她自己內心的目標和愿望行事。因為在她看來,她的最終目標是——爭取最好的醫療,為自己的健康打算。為什么看《別讓醫生殺了你》?她的解釋是:這是我第一次住院,我總得了解一下醫療這一行的真實情況,從各個方面,好的壞的都要看一看,然后,我才知道怎么防患于未然。  自然,面對醫生,她的問題也有一籮筐。比如,醫生給她選擇治療方案時,她會問這位醫生為什么建議先手術后化療,問那位醫生為什么又建議先化療后手術。結果她發現這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只不過是這兩位醫生不同的治療哲學、不同的治療習慣而已。  據她回憶,幾乎每天查房時,醫生走到她的床前,她都帶著笑容,準備了起碼兩三個問題準備提問。不僅如此,她還找來了醫學院的婦產科學課本,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她詳細地了解了她所患疾病的治療歷史、演變以及目前國際的最新進展。其中有些趣聞和故事,我從來沒聽過。  在給她靜脈插管以便打化療藥時,疼痛曾讓她大呼小叫,但這樣的結果是——病房里找來了最有經驗的老護士給她插管。老護士使出絕招,輕飄飄地就插進去了。最后她出院時,她問管病房的老教授:我現在對這種病的了解是不是已經相當于一個起碼醫專學生的水平?老教授不得不佩服地點頭說:你的水平豈止醫專,有些本科的學生可能都不如你鉆研得深。  這樣的一個“刺兒頭”病人,在治病的過程中,一直在強勢但友好地爭取最好的醫療,力圖和醫生保持平等,力圖把自己放在能和醫生對話的位置。最后,她贏得了醫生的注意力,帶著健康滿意回家。不僅如此,她甚至還和其中的一兩個醫生交上了朋友。以至她復查時,只要往門診一站,醫生就會回過頭來像老朋友似地跟她打招呼,問長問短。  醫生和患者永遠是勢不兩立的敵對方嗎?兩個凡人之間的溝通,最柔軟之處在于——坦率和真誠。做一個能吸引醫生注意力但又不讓他反感的病人,需要一定的公關技巧。這聽起來有些悲哀,有些悲壯,但也算是當前,我們在冷靜面對現實時的一條解決之道。這眼下的現實是什么呢?醫生在上學時沒有學過溝通技巧,工作后也沒有競爭環境、沒有職業訓練要求他必須注意溝通技巧。而醫患關系正走向對立的方向,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開始防范,而不是對話。  當病人成為醫生  美國一位女病人的經歷發人深思:她一生兼著雙重身份:全職病人,同時也是全職醫生。她患了一種罕見的先天免疫缺陷綜合癥,曾多次因感染住院。她得過名目繁多的感染疾病,做過許多次骨髓活檢,并且醫生還一次又一次警告她,你隨時可能得上淋巴瘤或其他癌癥。她躺在病床上如此痛苦,曾苦苦哀求一死了之。后來,她決定去學醫。原因只是因為一個生病的人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以更好地了解那副身體,重獲對身體的掌握權。  還有一個原因,是她每個月都必須靜脈注射抗體和干擾素,單單這筆費用對她來說,就是巨大的天文數字,而當醫生能減少這筆開支。兩個原因放在一起展現的是,對一個面對疾病的人,精神和物質層面的雙重需求。如果別人都幫不了,那就自己動手干吧!當個醫生,也解決了醫療費。后來成了醫生的她這樣寫道:  “我遇到的病人塑造了我日后成為什么樣的醫生。我從里到外了解這個行當。我不僅知道身體出了什么毛病,還知道對有毛病的身體背后的那個人意味著什么。  ”不管怎么說,如果你病了,你最后想聽的才是醫生他自己的問題。  “我能把我自己的病人經歷反過來用,我對待病人就像我自己怎么要求醫生對待我那樣。這種經歷,更有助于我和病人的交流。”  這位先天免疫缺陷的女醫生,以獨特的方式,理解著貫穿生命中的疾病、恐懼和無常。她告訴大家的是:世界沒我們想像得那么糟。  不管是醫生還是病人,感恩每句親切的話語,每次仔細的檢查。要知道“控制疾病不是件容易事”。還有,“疾病普遍存在,并最終獲勝。我們會失敗這是當然的事情,死亡最后獲勝。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知道我選擇從事的職業是一個注定——美麗的、榮耀的失敗。”  現代醫學困境:好醫生和“牛”醫生  一位朋友的乳腺上長了個腫塊。大半年前,她去看的是一位70多歲的乳腺外科專家。有天,我接到這位朋友的電話,語氣焦急,她說剛去做了個B超,單子上寫著:乳腺腫塊邊緣不清,血流豐富,懷疑是惡性腫瘤。朋友心情極其低落。  轉天,她拿著B超結果再去看這位老專家。老專家仍堅持說:“目前很難說是惡性,相信我這雙手,再去找個高手做B超吧。”朋友找到了B超高手又做了一回,第二份B超結果居然是:邊緣欠清,血流不豐富,乳腺增生,建議隨診。兩份結果截然相反,她哭笑不得,手足無措,不知信誰。  在這兩份結果的折磨下,朋友似乎成了一個執著討說法的“秋菊”,又馬不停蹄地去看了北京其他醫院的許多醫生。無一例外地,這些醫生的建議都是:切出來看,病理結果一出來什么都清楚了。她又轉過來問我這個醫學生的建議,我說出來的話和那些醫生如出一轍。她再去問老專家,老專家卻仍說:不要隨便動手術,相信我這雙手吧。  她又去做了份鉬靶檢查,結果也是提示乳腺增生。再拿著結果去看老專家門診的那一天,前面還有幾位病人,她坐在走廊里等。這時,一位中年婦女突然闖進了老專家的診室,沖上前去,對著老專家一陣拳頭落下。70多歲的老專家被打得頭發零亂,表情痛苦。***把老專家和女病人帶走時,身材高大的他,看見人群里的我朋友,正了正色,說:“改天來看吧,不要掛號,直接來吧。”  動手打人的這位女病人,5年前曾看過老專家,當時因為乳腺癌病情已到晚期,老專家動員病人做全乳切除,否則復發的可能很大。這位女病人切了乳房,倒是再也沒復發。但她的生活卻因這場病和這次手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了崗,離了婚,經濟窘迫,生活無著。這位女病人把眼前自己悲慘的生活,都歸咎于5年前老專家建議她做手術造成的。所以,5年后,她來到門診用自己的方式發泄著對老專家的怨恨。  我朋友問我,為什么別的醫生都建議她把腫塊切了,看病理結果?為什么老專家冒著可能被病人動粗的危險,建議她不要輕易動手術,請她相信自己的那雙手?  當法律介入了醫生和病人的關系之后,當我們的生活里充滿了對醫生的抱怨、戒備甚至敵視后,醫生從病人那里也越來越得不到人情味的回報。他們在給病人做決定時,漸漸學會了保護自己,給一個四平八穩的決定,給病人一個清晰、明確、可衡量的結果。朋友咨詢的那些建議她手術的醫生,出于對腫塊性質的不可知,所以建議她一切了之,病理結果出來后,便真相大白。這樣的醫生,在法制社會里算是好醫生。他們四平八穩,看所有的乳腺腫塊,在良性和惡性定不了性時,都會勸病人切了算了,自己也摘得干干凈凈。  但老專家希望盡量少地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不想讓病人無端地多挨一刀。“乳房對女人有很重要的象征意義。一個被刀割過的乳房,終歸是不完整的乳房。”他不惜冒著可能被埋怨、被誤解的危險,告訴病人在他看來認為最合適的選擇。“請相信我這雙手吧。”這樣的話,不知道在現在,還會有幾個醫生能說出來,也不知道那些懷著戒備、提防之心而來的病人,有幾個愿意相信這位一腔真誠的醫生?會不會日后腫塊真成了惡性,反過來把醫生告上了法庭?  “你說,他圖什么呀?”我朋友這么問我。  我說,這可能是一個現代好醫生和一個瀕臨絕種的“牛”醫生的區別吧。就像裘法祖那樣的外科巨匠,反而不一味推崇“手術刀至上”主義,而是主張“能夠不開刀的就不需要開刀,能夠有小的開刀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就開小刀,如果必須要開大刀的人,要開得徹底,要開得好”。  只剩下治病,不再是治人  如果你面前有兩個醫生,一個醫術高超但待人冷漠,一個醫術平庸但待人和善,你會選哪個?朋友小何說,如果只能選一個,她會選擇后者,醫生首先要有人情味。小何的一次看病經歷,發生在被老板惡整的那幾個月。成為“辦公室政治”犧牲品的她,郁悶至極,經常感到胸口悶、呼吸困難、心跳快、手腳麻。她脖子看上去也有點腫,以為是甲亢,去醫院看了好幾個科,醫生都是給她了化驗單,然后看了化驗結果說——沒事,回家待著吧。  “最后看了個內分泌科的小醫生,她看了化驗單之后,可能看我挺順眼,也可能碰巧那天她不太忙,她就問我最近有沒有經受過什么打擊或者不順利。我看她那么面善,就聊起了被老板惡整了好幾個月的前前后后。結果,聊完了,感覺好多了。后來她告訴我這叫過度換氣綜合征。我用她教的方法,不舒服時對著一個塑料袋呼氣吸氣,感覺好多了。”  但醫學的發展,可能是以喪失溫情為代價的。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喬治·薩頓,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斷言:“科學的進步,已經使大多數的科學家越來越遠地偏離了他們的天堂,而去研究更專門和更帶有技術性的問題,研究的深度的日益增加而其范圍卻日益縮小。從廣泛的意義來說,相當多的科學家已經不再是科學家了,而成了技術專家和工程師,或者成了行政官員、操作工,以及精明能干、善于賺錢的人。”  這段話同樣適用于現代醫學。醫學,原本是一門時時需要以人為本的科學,而現在,它越來越顯示出專業主義的冷酷秉性。  小何因時常發作的腰疼,決定再次去醫院看病。她問我意見時,我說如果你能做到不厭其煩的話,那就去吧,但在當天肯定得不到醫生的結論。她做好了不厭其煩的心理準備去了醫院,先是醫院的導醫臺把她分到了婦科。她掛了一女副教授的號。醫生給她開了一堆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宮頸刮片、B超……許多檢查她連名字都叫不全,也不知道作何用途。醫生說等這些檢查結果出來后再來。一周后,等所有結果出來后,醫生說:婦科沒事,去腎內科看看。她去了腎內科,又是一堆檢查,一周后,結果正常。醫生冷冰冰地說:我這里沒事,去骨科看看。小何問我:“這些學醫的人就這么給病人一個說法的?好像我在他們眼里只剩下解剖結構,還按器官系統劃分。”  除了簡單歸罪于醫德醫風下滑之外,其實,導致醫患之間像今天這樣難以收拾的尷尬局面,并不能完全責怪作為個體的醫生。他們每個人其實都面臨著兩個難題:一邊是患者一如既往對醫生人情味的要求,一邊則是現代醫學分工日益細化的現實。難怪有智者悲嘆:“技術專家如此深地沉浸在他的問題中,以至于世界上其他的事情在他眼里已不復存在,而且他的人情味也可能枯萎消亡。”因為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使原先幾千年來一個醫生面對一個病人的對話氛圍,已在短短幾十年內,猛然切換成了“一個醫生面對一個器官”,甚至“幾個或是十幾個醫生面對一個病人”。我們進了醫院,就像變成了一架盛著出錯零件的機器。我們上流水線,醫生看他負責的那部分零件,而對于醫生來說,這零件不管來自誰,都是一個樣,他只管維修,就像汽車維修站的工人一樣。  而在100年前,還是一個醫生只面對一個病人的情形。那時的醫學,沒有那么多精確定量的檢查儀器和指標,主要靠經驗、感覺,在醫生和病人直接接觸的過程中完成。“人情味”成了那時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重要調料。  今天,醫生的情感因為失去往日的專注性而日趨冷淡。現代醫學似乎在人文層面上,進入了一個沒有轉角可言的尷尬境地。(www.lz13.cn)而在醫學“科學主義”漸漸成為大家的信仰時,接近平民的溫情,可能恰恰是醫治人們對醫學冷漠偏見的良藥。  我的母校,曾是20世紀初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醫學院。它在中國最初的起源,曾和醫學傳教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時,“醫學傳教士”面對的病人包括身體和靈魂。  上學時,老師曾給我們講過這樣一段歷史:學校的第一任公共衛生教授蘭安生(John·B·Grant),率先賦予了冰冷的“白大褂”以溫情。他的解決之道是在北京城內成立了“社會服務部”,提倡醫生、護士走出醫院,走進胡同,拉近和市民的關系。蘭安生教授還邀請“國際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到協和醫院講課。晏陽初諄諄告誡協和未來的醫生:“你們需要一個科學家的頭腦和一顆傳教士的心靈。”  當時還是學生的陳志潛也在聽眾席中,甚受觸動。日后,他脫下“白大褂”,換上“灰長衫”,博士下鄉,來到中國農村。這位“中國公共衛生之父”,自己當醫生,妻子當護士。他立志賦予醫學以更多的溫情,在醫患之間,尋找更廣層面的解決之道。 一個公務員考試資深落榜者的自白 一個中國高中畢業生的自白 高三勵志故事:一個高考落榜女生的自白分頁:123

勵志文章:心無所懼萬事成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可以隨心所欲任意而為,那么人生將會是怎樣一副光景?不可思議的是,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這樣生活,但是由于恐懼心理的存在,卻又無法如愿。我們所懼怕的,不是對既定目標的追求,而是害怕追求目標可能會招致的失敗。正是因此,許多人無法放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的接收生活的施舍,把其奉為準則。但是,那些試圖打破常規從而變得無所畏懼的人卻可以在本文中尋得解決之道。    想要變得無所畏懼首先要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僅僅是因為害怕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將會出現的失敗,大多數人絕不會去追求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事物,他們找遍借口勸服自己不要這樣做,而不是集中思考如何才能成功。事實上,失敗的惡果絕不會勝過冒險所帶來的歡樂。    培養“無所畏懼”的心理    這兒有一個簡單的練習可以幫助你克服對失敗的恐懼,然后逐步變得無所畏懼。首先,把你腦中的目標或是冒險寫在一張紙上,然后在下方分出兩欄,其中一欄為最壞的可能性,另一欄為最好的可能性。現在列出一些最壞的可能性,從1到10標出等級;1級為沒有任何改變,10級為世界末日。如法炮制,列出最好的可能性并標出等級。請在此坦誠面對自己,同時記住,世界上的物質總有淘汰之日,失而復得也總會有其時。想一想,在你的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到底是什么,這是自我審視的一個好辦法。在這個測試中人們發現,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壞的可能性最高只能達到3至4級,但是最好的可能性(即在冒險的過程中他們必然會收獲的東西)卻可以達到9至10級。從不同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你將擁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在“無所畏懼”中取得成功    這些練習的原理非常簡單,現在,我將從社會中舉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做了如上的練習從而變得無所畏懼。戴夫(出于隱私考慮已用化名)曾是洛杉磯一名有名望的律師。當時的他已經辛苦地工作了至少5年,正是需要休假的時候,同時他也在掙扎是否繼續留在美國企業界里工作,于是他踏上了去巴西的旅途。在一次乘滑翔翼探險的時候,他感覺悠然自得,也正是在那時他意識到生活本該是這樣,并且希望能夠繼續這樣生活下去。(勵志歌曲  www.lz13.cn)所以,一回到洛杉磯的律師事務所,戴夫就辭掉了這份薪金優渥的工作,然后打包行囊南下搬到了巴西。現在,戴夫在巴西美麗的海岸邊開了一家沖浪冒險公司,引導人們去體驗生活。去追求這樣的目標,人們是否都會認為戴夫太過瘋狂了?也許吧!但戴夫知道,如果自己愿意他立馬就可以重拾過去的生活,從離開的地方再次起步。他隨時都可以找到一份與法律相關的工作,可以得到房子和車(這些不正是我們所看重的嗎?)。事實上,自從開始自己的事業之后戴夫得到過3次工作機會,且都涉及法律。如是這般,戴夫知道這次轉變給他帶來的收獲遠比失去的多。    你瞧,無所畏懼,追求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們必將經歷的每一個過程都包含著失敗,但失敗并非意味著我們就此放棄,這只能說明我們仍舊還在學習當中。當你把最壞的可能性與最好的可能性并排列出后,曾經被認為極富戲劇性的事物其實并非真的如此。你是否準備好取得成功,變得無所畏懼?方法就在你的面前,你只需做出決定。分頁:123


虎之穴日本團購
【最省運費日北代購專家】日本樂天兒童書包批發代購 日本樂天自行車框架轉運代購推薦 日本鞋子代買【日本代購評價最好】日本時尚配件海外代購 日本樂天家具代購推薦 日本Book-off官網代購【日本代購分享推薦】日本水壺轉運代購推薦 日本雜貨集運代理推薦 日本樂天浴室清潔用品轉運代購推薦

arrow
arrow

    j168fchmu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